李肇星曾講和兒子鬥嘴趣事,胡錦濤稱孩子有道理。李肇星畢業於北大,孩子高考卻報清華,說想報個稍好的學校。成績下來後,兒子說他們班20多個進清華,13個北大。李肇星說難考的學校不是更好?兒子垂頭喪氣地回了房間,過一會兒才出來,說:被你給說糊塗了,考上北大京站美食的人少是因為我們班報北大的人就少。李肇星後來把這事講給胡錦濤,胡錦濤顯然支持校友,說:孩子是認真的,也是有道理的。(12月19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父子鬥嘴,妙趣橫生。外交家嘴皮子利索,外交家的兒子也腦筋轉得快,頗得乃父家風,令人忍俊不禁。笑過之後,不禁再次想到了教育公平和高考公平的話題,一個班能考出20多個清華,13個北大,起碼是北京的重點中學了。考試並非選拔人才的最優制度,但在目前條件下還算得上是一種次優選擇,最起碼“分數面前人人平等”嘛。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、地域差異巨大等問題的存在,卻讓這種最基本的公平也受到了衝擊。北京戶籍的孩子,和外地戶籍特別是河南等人口大省的孩子,考上北大清華的裝潢難度不可同日而語。所謂公平就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,人為設置不同的起跑線,這樣的制度很顯然有悖公平原則。
  而異地高考的問題,更是久拖不決,雖飽經詬病卻難以破冰。同為中國公民,如果沒有北京戶口,哪怕全家已經在北京生活多年,卻仍無法跟北京孩子一樣平等地參加高考,只能選擇出國或黯然返鄉。拿條條框框來為教育設限,無疑是鼠目寸光的行為。教育領域關鍵字行銷大搞“地方保護主義”,一方面讓大城市的孩子成了“溫室里的花朵”,輕而易舉就能上個好學校,進而擁有“錦繡前程”;一方面卻讓“小地方”的大部分孩子因戶籍制度的存在,而不得不從小承受更多的艱難困苦。這樣的沉痾痼疾,難道還不該早日進行改革嗎?
  除了少數“既得利益者”,大多數人對於教育公平都有著強烈的訴求。2010年,9名在京外地家長代表及1名志願者帶著汽車貸款一萬餘名在京外地家長的簽名,遞交給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,建議北京出台臨時措施,允許外地考生在京報名,參加2011年高考。同時,呼籲解決外地借讀生的高考資格問題。有關部門接收了家長的《呼籲書》。此事最終結果如何,我沒看到後續報道,估計只能是不了了之。近年來,一些地方雖在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上時有“新政”出台,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鬧,並未觸及體制本身。
 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當鋪公平之一,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。普通家長人微言輕,呼籲再大聲也作用有限。如果像李肇星這樣有影響的“大人物”,能夠為教育公平說幾句話,那作用可能就不一樣了。
  文/喬志峰  (原標題:期待更多有影響力的人呼籲教育公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67puvc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