權宜之計只能緩解擁堵,但也是必需,因為可以為公交優先戰略的細緻落實贏得時間
  雖然已經預料到了,可9月第一天,還是“如約”地堵上了。平時就已不堪的路況與開學日、暴雨天“聯手”,給孩子們上了堂難忘的“開學第一課”,好像也在問我們:能有把擁堵治好的智慧嗎?
  素有“城市之癌”惡名的擁堵,人所共憤,自不待言。治堵固然是共識,然而一談具體操作,各方往往歸咎於路網建設不完備、車輛增長太快、行車文明素質不高等大而化之的問題,最後定性為“頑疾”,不了了之,只待擁堵再一次上演。
  如果真心求變,即便無法根除,也可以想辦法鬆鬆土,空發牢騷,於事無補。比如,我們不妨像這次北京的做法一樣,梳理一張“治堵藥單”。首先是“內服藥”,即民眾意識與行為上的自我調控。例如,能否儘量選擇公交出行?即使開車,能否提前熟悉路線,保持適當車速,減少換車道,杜絕亂停車?
  其次是“外用藥”,即公共治理與服務上的制度調控,這其實是關鍵。例如,在地鐵站、公交站、居民區等地新擴建自行車停車設施,增設禁停標誌、便道護欄等設施,擠壓違法停車空間等。
  誠然,這些都是權宜之計,只能緩解擁堵,但也是必需,因為可以為治本贏得時間。這個本,就是公交優先戰略的細緻落實。
  北京等一線城市這些年在公交、地鐵等方面的建設一直是加班加點、只爭朝夕,但囿於建設周期、籌資速度等硬性條件,要發揮功效,尚需時日。在大部隊形成包圍圈之前,牽制住敵人爭取時間就成了關鍵。
  總之,擁堵非一日之寒,堅冰解凍自然非一日之功。正如罹患重病一樣,治療艱難、前途難測並非放棄治療、坐以待斃的藉口,而應該是藥不能停,路可堵,治堵之路不可堵。  (原標題:擁堵難根除 也得鬆鬆土(民生觀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67puvc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